- 当前位置: 课程资讯 > 香港岭南大学
香港岭南大学
来源:51考研 作者:admin
香港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简称“岭大”,诞生于1888年的广州,现为香港八大教资会资助的公立大学之一,亚洲博雅大学联盟创始成员,世界博雅院校联盟 [2] 、京港大学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成员,()认证会员。岭大奉行理念,在香港高教界独树一帜,2015年获《》评为亚洲十大顶尖博雅大学之一 。
岭大专注于人文社会学科,是以本科教育为重点的 。其刻意缩小规模以实行高互动性的小班教学及打造紧密的师生关系。课程以基础宽广、跨学科研习为特色,旨在教导学生成为一位“学识广博,生活高雅的自由人” 。文学院允许学生发挥创意自主设计专属的主修专业。岭大亦是香港唯一一所为所有本科生提供四年全宿的高等院校。
岭大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球性的学习机会以培养他们在全球化环境下需具备的国际视野及跨文化经验 。其逾80%的学生可到其遍布全球的170余所兄弟院校交换学习,包括、、等 。此外,岭大亦强制性要求学生参与服务研习,以培养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品德 。
在「大学影响力排名 2020」 中 ,岭南大学首次参与了此次评比,并在「优质教育」一项全球排名第二,在「无贫穷」和「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分别排名世界第48位和71位。
广州岭南大学(格致书院)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American Presbyterian Church)在广州沙基金利埠创办了一所名为格致书院(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的高等学府。这所学府就是今天在香港复校四十多年的岭南大学的前身。是年3月28日,格致书院正式授课,第一批学生只有三十人。
1893年,格致书院脱离美国长老会,在纽约另组董事局(Trustees of the 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成为一所不属于任何教会的基督教大学。其时中国政局正值多事之秋,格致书院既属外国教会所有,难免成为仇外份子滋扰的对象。1900年,曾经在格致书院就学的史坚如谋刺两广总督德寿事败,格致书院引起了满清政府的注意。为免卷入政治旋涡,格致书院迁往澳门暂避。
1903年,格致书院改名Canton Christian College,中文校名亦改为岭南学堂,是为“岭南”用作校名之始。在澳门流寓期间,岭南学堂更一度考虑迁往九龙。
1904年,岭南学堂决定迁回广州,并在广州河南康乐村购下三十多英亩土地,成为日后岭南大学的永久校园。
随着永久校址的启用,岭南学堂的发展蒸蒸日上。1911年,校友司徒卫从康乐校园北望的景致得到启发,设计出一个饶有意思的校徽。圆形校徽的上半部是广州的白云山;横亘其中的是珠江,其南岸有茂盛的荔枝树;下半部是康乐校园的曲水细流,富有诗意。这个圆形校徽经过多次细微的修饰,一直沿用至今。另外,当时岭南学生参加省运动会的时候,啦啦队所用的校旗以红色为底色,上面印有“岭南”两个灰色大字。自此“红”、“灰”二色成为了岭南精神的代名词。
1912年9月,学堂的中文名称改为“岭南学校”,英文名称则不变。
1918年,岭南学校终于发展出整套大学课程,并且颁发学位证书予当年修毕课程的三名毕业生。这时候,美国的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史丹福,以及加拿大的多伦多等十五所著名大学正式接受岭南毕业生入读研究院课程。这是岭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26年,国民政府颁布私立学校立案规程,禁止外国人在中国办大学,岭南学校亦在被禁之列。岭南学校随即成立以华人为主的校董会,以取代纽约董事局,并准备由华人接手主理校务。
1927年1月,校董会推举一直襄助校务的锺荣光为校长,为副校长,展开华人领导岭南的新一页。岭南亦正式易名岭南大学,英文名称亦相应改为Lingnan University。岭南大学于是年3月向国民政府呈请立案,确定为国际性的私立基督教大学。锺荣光长袖善舞,魄力过人,主理校政期间为岭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1927年至抗战前夕,岭南大学在原有的文理学科上先后增设农学院、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等部门;又开办中学、小学、华侨班等附属组织;并且在香港设立岭南分校,成为中国南方一所举足轻重的教育机构。
抗战期间,中国不少著名高等院校都跟随国民政府往西部迁移。岭南大学是私立大学,并无追随政府的计划。广州沦陷前夕,岭南大学决定迁移往香港继续发展。事实上早于1937年,岭南大学附属中学已经往香港青山湾梁园上课。
1938年8月中旬,岭南大学一举迁往香港,借用的校舍继续授课;农学院则租用屯门蓝地的农场。当时复课生加上来自别校的转读生,岭南大学在港学生人数竟达到广州时期百分之九十之多。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时为校长的李应林率领岭南大学师生辗转逃亡至粤北韶关。在国民政府和美国基金会的协助下,岭南大学最后在曲江大村复校,并将校园命名为岭大村。后来战事日渐蔓延,岭南大学只好由曲江转移往东江。
1945年抗战胜利,岭南大学重回广州康乐的校园,李应林承担起复课的任务,完成了艰巨的重建工作。
1948年8月,接任校长一职,迅即将岭南大学的学术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陈序经是著名的全盘西化论的倡导者,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他立意要将岭南大学打造成全国最优秀的学府。因此他在上任前即向清华大学、中央研究院、协和医学院等一流学术机构挖角,聘请明星级教授十数人。另外,陈序经又以个人的交情和魅力,请来、、、几位人文学科的国宝级教授加盟,奠定了岭南大学在中国文史界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连同陈序经本人在内,岭南大学优秀的师资在战后的广东造就了一个人文荟萃、精英云集的局面,其盛况可谓一时无两。
1952年底,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岭南大学的康乐校园变成了的校园,原有的课程或科系拼入广州其他院校,曾经是国内著名学府的岭南大学正式解体,结束了六十多年曲折而光辉的教育道路。1988年,值岭南大学百年盛典之际,国家教委宣布批准成立,由岭南校友、原广东省*任首任院长。
香港复校
自1952年院校调整以来,岭南大学校友一直以复校为奋斗的共同目标。
1966年,校董会邀请岭南大学香港同学会及岭南会所联合组成“岭南教育扩展会”,为岭南大学的复校作出了具体的筹备工作。
1967年9月,岭南校友在香港成立岭南书院有限公司筹办岭南书院,开始了岭南大学复校的第一步。为结集资源以推动岭南教育事业在香港的发展,岭南书院有限公司更于1969年与岭南中学有限公司合并,组成岭南教育机构有限公司。
创设伊始,岭南书院借用岭南中学的课室上课。第一年取录了约一百名新生入读大学先修班,三十名入读一年级,其中有部分学生在学校寄宿。后来得到热心校友支持奔走,岭南书院先后兴建了教学及行政大楼、大礼堂、语言实验室、图书馆及教职员宿舍,具备了专上学院的基本规模。1974年,岭南书院师生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超过七十间北美的大学承认岭南书院具有高等学府的地位。1978年,岭南书院成功向教育署注册为专上学院,并随即易名岭南学院,同时推行由政府资助的专上学制。
岭南校友以十年时间建立了一所颇具规模的专上学院,为此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岭南进入第二个十年之后,校务迅速扩展。1983年,陈佐舜校长接掌岭南,肩负提升岭南学术地位的重任。陈校长不负众望,在任期间大量延聘人才,重组学术部门,并改革课程结构,推行通识教育,为学术评审作好准备。
1987年12月,英国“国家学历颁授委员会”对岭南进行全面评审,高度评价岭南的领导架构、教学质素、行政效益、以及师生的质素。对于岭南多年来进步神速,评审团予以高度评价,并认为岭南的学术水平足以媲美“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的院校。
岭南的学术水平既得到肯定,于是决定停办二年制课程,并要求政府增加拨款以推动荣誉文凭课程的发展。1988年,政府决定增加对岭南的拨款,以增聘教职员、添置教材,应付新课程的需要。同时,政府亦计划邀请岭南加入“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升格为开办学位课程的高等学府。1991年,岭南的努力奋斗得到了重大的回报,岭南在“香港学术评审局”的全面评审中取得上佳的评价。评审团成员特别推许岭南教职员资历良好,更对学生的杰出表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评审局因此认为岭南有优良的学术条件开办学位课程。最后政府接纳建议,于1991年把岭南升格纳入“大学及理工资助委员会”体系,成为本港颁授学位的大专院校之一。岭南为了进一步发展大学教育,于1995年迁入屯门新址,并开办哲学硕士课程。1998年,岭南获得自我评审资格,并于1999年正名为岭南大学。
进入2000年,岭南不断向前迈进,增设研究课程,建立持续进修及社区学院,为香港以至邻近地区提供多元化的优质大学教育。
2015年,被《福布斯》评为“亚洲十大顶尖博雅学院”。
2016年,质素保证局核证报告赞扬岭南大学致力提供优质教育,制定策略发展计划(2016-2022)。
2020年7月,岭南大学加入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
2014年RAE学术评估
根据香港政府旗下,香港于2014年发布的香港八大公立院校的研究水平评估报告显示(RAE: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主要评审方法为:邀请来自世界各地各一流学术机构,各范畴内的权威教授、学界翘楚及大量资深学者根据其擅长领域分成不同组别,对近六年来香港各高校的学术成果的质量及学术声望进行双向匿名评分及水平评估。俗称“港高校成绩单”)。
1. 经济学系的学术水平排名香港第三,仅次于香港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其中13%的学术成果被评定为最高的四星级,达到世界领先水平(World Leading),剩下有20%的学术成果被评定为世界卓越水平(World exellence);同时,岭南经济学系亦是八大院校中唯一一所没有学术成果被列入“不予评价(Unclassified)”名单的高校。
2. 历史学系的学术水平排名香港第四,其15%的学术文章被评为世界领先水平(World Leading)。
3. 哲学系45%的学术成果被列入世界卓越水平行列,学术水平位居香港第二名,仅次于香港中文大学。
4. 翻译系的15%学术成果达至世界卓越水平,位居香港第一名。
5. 视觉研究系的学术水平位居香港第二名,其28%的学术成果被列入世界标准水平行列,仅次于香港大学。
6. 部分研究类的总学术水平位居香港第二名。
优配研究金
岭大申请的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金”项目,在八间政府资助院校之中排行第二,获批准资助成功率达 36.1% (各院校平均成功率的34.9%) [12] ,当中22%的项目取得4.5评分(满分5),与各院校平均22%获评为高质素(即评分为4.5或5)的比例相若 。
杰出青年学者计划
岭大申请的香港政府教育资助委员会“杰出青年学者计划”项目,在八大院校中排名首位,成功率达71.4%,(各院校平均成功率为39.9%),其中43%的研究项目被政府评为高质素,远高于八大院校平均的20%。
人文学及社会科学(学科小组):成功率达66.7%,在八大院校中排首位;各院校平均成功率为 34.3%。
人文学及创意艺术:成功率达100%,各院校平均成功率为47.8%。在这科目范围,岭大获得的总拨款排第三位。
博雅教育
理念(Liberal Arts Education)即美国的办学模式,该类学院致力于传承经典的本科教育传统:以学生为本,以小规模办学的方式确保每一名学生均能获得平等的待遇和享受到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岭南大学刻意精细大学规模,致力于打造紧密的师生关系。每一名本科学生都会获分配一名由大学教师担任的Academic Advisor,指引学生制定本科学习计划,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在岭南校园内,每一名成员之间均能融洽相处,校内知名学者们与学生常一起讨论学术,甚至交流生活琐事,建立终生难忘的友谊。
另外,岭南大学的舍堂生活和课外活动亦十分有名。岭南大学是香港唯一一所能为所有学生提供四年全宿的高等学府。岭大亦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岭南大学是香港地区第一所成立Service-Learning(服务研习)部门的院校。而从2016-2017学年开始,社会服务研习经验将列入岭大本科课程的毕业要求。
另外,岭南大学的学生交换学习比例高居全港第一,达65%。
在本科学习期间,岭南学子可以选择参与各色各样与世界各地各社会机构,大学合作的课外体验项目,例如游学团、学术交流会、国内外义务工作队伍等等。
另外,岭南大学的博雅教育旨在建立学生的公民意识,并培育他们的知识、技能及洞察力,使岭大学生毕业后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环境中,追求自己的目标。一名合格的岭大毕业生需具备广阔且深远的视野、服务社会的热忱和能力、理解复杂问题的智慧、面对窘局的忍耐力和成熟的判断力。
由于进行小班教学,因此每一名学生均必须在课堂上发言,交流己见,使知识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输。
岭南大学亦成立了多项奖学金,包括与海内外基金会、著名企业合作的奖励计划,以褒奖在学习或社会服务上有杰出表现的学生。在2013-14学年,岭南大学共颁发出1100万元奖学金。
校长: [1] (CHENG Kwok Hon,Leonard)
1975年经济系学士学位,
1977年经济系硕士及1980年。同年任美国经济系助理教授。
1992年任经济系教授。1995年起任经济系主任。
曾任客座教授及兼任教授。
2009年获委任为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
曾任《国际经济学报》及《太平洋经济评论》两份学术期刊副编辑。
2013年获岭南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推荐接任校长。
副校长:莫家豪教授
著名社会学、教育学学者,在比较教育政策、比较发展与政策、中国与东亚当代社会发展的范畴均著作甚丰,对社会变迁及教育政策范畴的研究更作出了多方面的创新贡献,奠定了他在这些领域的领导地位。其近作集中探讨大中华和东亚地区的社会发展及政策比较,莫教授亦是期刊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London: Routledge) 及Asian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Emerald) 的创始主编,并担任Routledge及Springer出版社的丛书编辑。
1989:毕业于公共及社会行政学系
1991:社会学硕士
1994:社会学
加入岭南大学前,莫教授先后出任副校长(研究与发展)及比较政策讲座教授,以及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及社会政策教授。在此之前,莫教授任职英国,担任东亚研究讲座教授及创办东亚研究中心。
学术协理副校长:王耀宗教授
现为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学术),曾担任政治学系系主任。他生于上海,长于香港,先后在中国大陆、香港、英国、法国、美国及澳洲接受教育,拥有哲学、社会学及政治学学位。
王教授早年毕业于(分别于1974年及1976年取得哲学学士及哲学硕士学位),其后前往海外深造,先后入读英国(1977年社会学研究生)、(1994年社会学硕士)及澳洲(1996年政治学)。他于1984年加入位于司徒拔道的岭南学院,担任全职教师,先后在岭南书院及期后的岭南大学任教共31年之久。
学术素质保证与国际事务协理副校长:夏尔马教授
政治经济学家,加拿大硕士,。其学术著作甚丰,包括:
《Global Financial Contagion: The Great Recession and the World Economy》(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2013年);
荣获2010 Alpha Sigma Nu Book Award奖项的《China and India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2009年);
《Achiev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Routledge出版社,2007年);《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Meltdown, Reform and Recovery》(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2003年);
获选为“1999年最杰出学术著作”之一的《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in India》(Lynne Rienner Publishers出版社,1999年);
另有编辑著作《Asia in the New Millennium: Geopolitics, Security and Foreign Policy》(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研究所,2000年)。
学生事务协理副校长:李东辉
学士学位,硕士及学位。兼任岭南大学中国语言及测试研究中心主管主任。曾于中国及美国的大学任教。
香港本地生
持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成绩,经大学联招办法(JUPAS)择优录取。文凭试最低基础要求为:
中文:三级
英语:三级
数学:二级
通识教育:二级
选修科:二级
内地生
根据国家教育部议定,内地31个省(市、区)的学生可直接向岭南大学报读本科课程。
高中毕业生可凭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高考)成绩申请入读岭大。岭南大学将按择优录取的原则,文理兼收,不设省市限额。
*保送生申请暂不考虑。
申请入学的内地学生须完成或即将完成高中三年级学业,并须于应届内地高考取得达重本线或以上之成绩。申请人也须具备优秀的英语水平。
岭大录取时主要考虑考生的实际高考总分、报读课程志愿、英语水平、面试表现(如有)及配合相关课程的具体要求等,择优录取(最终获录取学生的高考分数不得低于重本分数线)。
岭南大学提倡博雅教育和全人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音乐和社会服务等课外活动。在上述各方面有突出表现者(例如于省级或以上运动比赛获奖),其入学申请可获特别考虑。
非应届高中毕业生或持其他学历的学生可循“直接招生”途径递交入学申请,大学将按其情况个别审批。
请注意: 根据大学本科课程有关规条,岭大将不会重新录取曾在入学前一年因学业成绩而遭退学的本校学生。
国际生:
SAT最低要求为1650分
岭大专注于人文社会学科,是以本科教育为重点的 。其刻意缩小规模以实行高互动性的小班教学及打造紧密的师生关系。课程以基础宽广、跨学科研习为特色,旨在教导学生成为一位“学识广博,生活高雅的自由人” 。文学院允许学生发挥创意自主设计专属的主修专业。岭大亦是香港唯一一所为所有本科生提供四年全宿的高等院校。
岭大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球性的学习机会以培养他们在全球化环境下需具备的国际视野及跨文化经验 。其逾80%的学生可到其遍布全球的170余所兄弟院校交换学习,包括、、等 。此外,岭大亦强制性要求学生参与服务研习,以培养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品德 。
在「大学影响力排名 2020」 中 ,岭南大学首次参与了此次评比,并在「优质教育」一项全球排名第二,在「无贫穷」和「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分别排名世界第48位和71位。
办学历史
广州岭南大学(格致书院)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American Presbyterian Church)在广州沙基金利埠创办了一所名为格致书院(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的高等学府。这所学府就是今天在香港复校四十多年的岭南大学的前身。是年3月28日,格致书院正式授课,第一批学生只有三十人。
1893年,格致书院脱离美国长老会,在纽约另组董事局(Trustees of the 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成为一所不属于任何教会的基督教大学。其时中国政局正值多事之秋,格致书院既属外国教会所有,难免成为仇外份子滋扰的对象。1900年,曾经在格致书院就学的史坚如谋刺两广总督德寿事败,格致书院引起了满清政府的注意。为免卷入政治旋涡,格致书院迁往澳门暂避。
1903年,格致书院改名Canton Christian College,中文校名亦改为岭南学堂,是为“岭南”用作校名之始。在澳门流寓期间,岭南学堂更一度考虑迁往九龙。
1904年,岭南学堂决定迁回广州,并在广州河南康乐村购下三十多英亩土地,成为日后岭南大学的永久校园。
随着永久校址的启用,岭南学堂的发展蒸蒸日上。1911年,校友司徒卫从康乐校园北望的景致得到启发,设计出一个饶有意思的校徽。圆形校徽的上半部是广州的白云山;横亘其中的是珠江,其南岸有茂盛的荔枝树;下半部是康乐校园的曲水细流,富有诗意。这个圆形校徽经过多次细微的修饰,一直沿用至今。另外,当时岭南学生参加省运动会的时候,啦啦队所用的校旗以红色为底色,上面印有“岭南”两个灰色大字。自此“红”、“灰”二色成为了岭南精神的代名词。
1912年9月,学堂的中文名称改为“岭南学校”,英文名称则不变。
1918年,岭南学校终于发展出整套大学课程,并且颁发学位证书予当年修毕课程的三名毕业生。这时候,美国的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史丹福,以及加拿大的多伦多等十五所著名大学正式接受岭南毕业生入读研究院课程。这是岭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26年,国民政府颁布私立学校立案规程,禁止外国人在中国办大学,岭南学校亦在被禁之列。岭南学校随即成立以华人为主的校董会,以取代纽约董事局,并准备由华人接手主理校务。
1927年1月,校董会推举一直襄助校务的锺荣光为校长,为副校长,展开华人领导岭南的新一页。岭南亦正式易名岭南大学,英文名称亦相应改为Lingnan University。岭南大学于是年3月向国民政府呈请立案,确定为国际性的私立基督教大学。锺荣光长袖善舞,魄力过人,主理校政期间为岭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1927年至抗战前夕,岭南大学在原有的文理学科上先后增设农学院、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等部门;又开办中学、小学、华侨班等附属组织;并且在香港设立岭南分校,成为中国南方一所举足轻重的教育机构。
抗战期间,中国不少著名高等院校都跟随国民政府往西部迁移。岭南大学是私立大学,并无追随政府的计划。广州沦陷前夕,岭南大学决定迁移往香港继续发展。事实上早于1937年,岭南大学附属中学已经往香港青山湾梁园上课。
1938年8月中旬,岭南大学一举迁往香港,借用的校舍继续授课;农学院则租用屯门蓝地的农场。当时复课生加上来自别校的转读生,岭南大学在港学生人数竟达到广州时期百分之九十之多。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时为校长的李应林率领岭南大学师生辗转逃亡至粤北韶关。在国民政府和美国基金会的协助下,岭南大学最后在曲江大村复校,并将校园命名为岭大村。后来战事日渐蔓延,岭南大学只好由曲江转移往东江。
1945年抗战胜利,岭南大学重回广州康乐的校园,李应林承担起复课的任务,完成了艰巨的重建工作。
1948年8月,接任校长一职,迅即将岭南大学的学术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陈序经是著名的全盘西化论的倡导者,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他立意要将岭南大学打造成全国最优秀的学府。因此他在上任前即向清华大学、中央研究院、协和医学院等一流学术机构挖角,聘请明星级教授十数人。另外,陈序经又以个人的交情和魅力,请来、、、几位人文学科的国宝级教授加盟,奠定了岭南大学在中国文史界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连同陈序经本人在内,岭南大学优秀的师资在战后的广东造就了一个人文荟萃、精英云集的局面,其盛况可谓一时无两。
1952年底,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岭南大学的康乐校园变成了的校园,原有的课程或科系拼入广州其他院校,曾经是国内著名学府的岭南大学正式解体,结束了六十多年曲折而光辉的教育道路。1988年,值岭南大学百年盛典之际,国家教委宣布批准成立,由岭南校友、原广东省*任首任院长。
香港复校
自1952年院校调整以来,岭南大学校友一直以复校为奋斗的共同目标。
1966年,校董会邀请岭南大学香港同学会及岭南会所联合组成“岭南教育扩展会”,为岭南大学的复校作出了具体的筹备工作。
1967年9月,岭南校友在香港成立岭南书院有限公司筹办岭南书院,开始了岭南大学复校的第一步。为结集资源以推动岭南教育事业在香港的发展,岭南书院有限公司更于1969年与岭南中学有限公司合并,组成岭南教育机构有限公司。
创设伊始,岭南书院借用岭南中学的课室上课。第一年取录了约一百名新生入读大学先修班,三十名入读一年级,其中有部分学生在学校寄宿。后来得到热心校友支持奔走,岭南书院先后兴建了教学及行政大楼、大礼堂、语言实验室、图书馆及教职员宿舍,具备了专上学院的基本规模。1974年,岭南书院师生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超过七十间北美的大学承认岭南书院具有高等学府的地位。1978年,岭南书院成功向教育署注册为专上学院,并随即易名岭南学院,同时推行由政府资助的专上学制。
岭南校友以十年时间建立了一所颇具规模的专上学院,为此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岭南进入第二个十年之后,校务迅速扩展。1983年,陈佐舜校长接掌岭南,肩负提升岭南学术地位的重任。陈校长不负众望,在任期间大量延聘人才,重组学术部门,并改革课程结构,推行通识教育,为学术评审作好准备。
1987年12月,英国“国家学历颁授委员会”对岭南进行全面评审,高度评价岭南的领导架构、教学质素、行政效益、以及师生的质素。对于岭南多年来进步神速,评审团予以高度评价,并认为岭南的学术水平足以媲美“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的院校。
岭南的学术水平既得到肯定,于是决定停办二年制课程,并要求政府增加拨款以推动荣誉文凭课程的发展。1988年,政府决定增加对岭南的拨款,以增聘教职员、添置教材,应付新课程的需要。同时,政府亦计划邀请岭南加入“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升格为开办学位课程的高等学府。1991年,岭南的努力奋斗得到了重大的回报,岭南在“香港学术评审局”的全面评审中取得上佳的评价。评审团成员特别推许岭南教职员资历良好,更对学生的杰出表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评审局因此认为岭南有优良的学术条件开办学位课程。最后政府接纳建议,于1991年把岭南升格纳入“大学及理工资助委员会”体系,成为本港颁授学位的大专院校之一。岭南为了进一步发展大学教育,于1995年迁入屯门新址,并开办哲学硕士课程。1998年,岭南获得自我评审资格,并于1999年正名为岭南大学。
进入2000年,岭南不断向前迈进,增设研究课程,建立持续进修及社区学院,为香港以至邻近地区提供多元化的优质大学教育。
2015年,被《福布斯》评为“亚洲十大顶尖博雅学院”。
2016年,质素保证局核证报告赞扬岭南大学致力提供优质教育,制定策略发展计划(2016-2022)。
2020年7月,岭南大学加入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2014年RAE学术评估
根据香港政府旗下,香港于2014年发布的香港八大公立院校的研究水平评估报告显示(RAE: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主要评审方法为:邀请来自世界各地各一流学术机构,各范畴内的权威教授、学界翘楚及大量资深学者根据其擅长领域分成不同组别,对近六年来香港各高校的学术成果的质量及学术声望进行双向匿名评分及水平评估。俗称“港高校成绩单”)。
1. 经济学系的学术水平排名香港第三,仅次于香港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其中13%的学术成果被评定为最高的四星级,达到世界领先水平(World Leading),剩下有20%的学术成果被评定为世界卓越水平(World exellence);同时,岭南经济学系亦是八大院校中唯一一所没有学术成果被列入“不予评价(Unclassified)”名单的高校。
2. 历史学系的学术水平排名香港第四,其15%的学术文章被评为世界领先水平(World Leading)。
3. 哲学系45%的学术成果被列入世界卓越水平行列,学术水平位居香港第二名,仅次于香港中文大学。
4. 翻译系的15%学术成果达至世界卓越水平,位居香港第一名。
5. 视觉研究系的学术水平位居香港第二名,其28%的学术成果被列入世界标准水平行列,仅次于香港大学。
6. 部分研究类的总学术水平位居香港第二名。
优配研究金
岭大申请的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金”项目,在八间政府资助院校之中排行第二,获批准资助成功率达 36.1% (各院校平均成功率的34.9%) [12] ,当中22%的项目取得4.5评分(满分5),与各院校平均22%获评为高质素(即评分为4.5或5)的比例相若 。
- 人文学及社会科学(学科小组):成功率达47.4%,为八大院校之冠,亦高于各院校平均成功率的32.7%。
- 人文学及创意艺术:成功率达80%,为八大院校之冠;各院校平均成功率为40.6%。
- 机械、生产及工业工程:成功率达50%,与另一所大学并列第二。
- 教育:成功率达100%,各院校平均成功率为34%。
杰出青年学者计划
岭大申请的香港政府教育资助委员会“杰出青年学者计划”项目,在八大院校中排名首位,成功率达71.4%,(各院校平均成功率为39.9%),其中43%的研究项目被政府评为高质素,远高于八大院校平均的20%。
人文学及社会科学(学科小组):成功率达66.7%,在八大院校中排首位;各院校平均成功率为 34.3%。
人文学及创意艺术:成功率达100%,各院校平均成功率为47.8%。在这科目范围,岭大获得的总拨款排第三位。
- 商学(包括经济学):成功率达100%,各院校平均成功率为33.8%。
教学建设
博雅教育
理念(Liberal Arts Education)即美国的办学模式,该类学院致力于传承经典的本科教育传统:以学生为本,以小规模办学的方式确保每一名学生均能获得平等的待遇和享受到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岭南大学刻意精细大学规模,致力于打造紧密的师生关系。每一名本科学生都会获分配一名由大学教师担任的Academic Advisor,指引学生制定本科学习计划,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在岭南校园内,每一名成员之间均能融洽相处,校内知名学者们与学生常一起讨论学术,甚至交流生活琐事,建立终生难忘的友谊。
另外,岭南大学的舍堂生活和课外活动亦十分有名。岭南大学是香港唯一一所能为所有学生提供四年全宿的高等学府。岭大亦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岭南大学是香港地区第一所成立Service-Learning(服务研习)部门的院校。而从2016-2017学年开始,社会服务研习经验将列入岭大本科课程的毕业要求。
另外,岭南大学的学生交换学习比例高居全港第一,达65%。
在本科学习期间,岭南学子可以选择参与各色各样与世界各地各社会机构,大学合作的课外体验项目,例如游学团、学术交流会、国内外义务工作队伍等等。
另外,岭南大学的博雅教育旨在建立学生的公民意识,并培育他们的知识、技能及洞察力,使岭大学生毕业后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环境中,追求自己的目标。一名合格的岭大毕业生需具备广阔且深远的视野、服务社会的热忱和能力、理解复杂问题的智慧、面对窘局的忍耐力和成熟的判断力。
由于进行小班教学,因此每一名学生均必须在课堂上发言,交流己见,使知识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输。
岭南大学亦成立了多项奖学金,包括与海内外基金会、著名企业合作的奖励计划,以褒奖在学习或社会服务上有杰出表现的学生。在2013-14学年,岭南大学共颁发出1100万元奖学金。
大学排名
学校排名 | |
世界排名 | |
QS世界大学排名(2013) | 世界第551-600位 |
QS世界大学排名(2014) | 世界第601-650位 |
QS世界大学排名(2015) | 世界第601-650位 |
QS世界大学排名(2016) | 世界第614名 |
QS世界大学排名(2017) | 世界第551-600位 |
QS世界大学排名(2021) | 世界第571-580位 |
亚洲排名 | |
QS亚洲大学排名(2015) | 亚洲第142位 |
QS亚洲大学排名(2016) | 亚洲第109位 |
QS亚洲大学排名(2017) | 亚洲第100位 |
香港排名 | |
香港专业教育网的“香港最佳大学按教育专业网调查排名” | 香港第6位 |
合作交流
- 岭南大学在全球拥有逾170所姊妹院校,包括内地的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韩国的首尔国立大学、梨花女子大学,台湾的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政治大学,泰国的朱拉隆功大学,欧洲的哥本哈根大学、慕尼黑大学、南安普敦大学、鹿特丹大学等 。
- 岭大与北京师范大学、利兹大学、夏威夷大学、巴塞隆纳自治大学、莱斯特大学、英国约克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多所著名学府合办硕士课程。
- 岭大与伦敦大学学院(UCL)、开普敦大学、广岛大学、澳洲国立大学、密西根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等共十一所院校共同创建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
- 2017年3月,岭南大学与牛津大学互相同意开展学术及教学合作计划。
- 岭南大学于2017年年底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合作创建亚洲博雅大学联盟 。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校长: [1] (CHENG Kwok Hon,Leonard)
1975年经济系学士学位,
1977年经济系硕士及1980年。同年任美国经济系助理教授。
1992年任经济系教授。1995年起任经济系主任。
曾任客座教授及兼任教授。
2009年获委任为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
曾任《国际经济学报》及《太平洋经济评论》两份学术期刊副编辑。
2013年获岭南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推荐接任校长。
副校长:莫家豪教授
著名社会学、教育学学者,在比较教育政策、比较发展与政策、中国与东亚当代社会发展的范畴均著作甚丰,对社会变迁及教育政策范畴的研究更作出了多方面的创新贡献,奠定了他在这些领域的领导地位。其近作集中探讨大中华和东亚地区的社会发展及政策比较,莫教授亦是期刊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London: Routledge) 及Asian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Emerald) 的创始主编,并担任Routledge及Springer出版社的丛书编辑。
1989:毕业于公共及社会行政学系
1991:社会学硕士
1994:社会学
加入岭南大学前,莫教授先后出任副校长(研究与发展)及比较政策讲座教授,以及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及社会政策教授。在此之前,莫教授任职英国,担任东亚研究讲座教授及创办东亚研究中心。
学术协理副校长:王耀宗教授
现为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学术),曾担任政治学系系主任。他生于上海,长于香港,先后在中国大陆、香港、英国、法国、美国及澳洲接受教育,拥有哲学、社会学及政治学学位。
王教授早年毕业于(分别于1974年及1976年取得哲学学士及哲学硕士学位),其后前往海外深造,先后入读英国(1977年社会学研究生)、(1994年社会学硕士)及澳洲(1996年政治学)。他于1984年加入位于司徒拔道的岭南学院,担任全职教师,先后在岭南书院及期后的岭南大学任教共31年之久。
学术素质保证与国际事务协理副校长:夏尔马教授
政治经济学家,加拿大硕士,。其学术著作甚丰,包括:
《Global Financial Contagion: The Great Recession and the World Economy》(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2013年);
荣获2010 Alpha Sigma Nu Book Award奖项的《China and India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2009年);
《Achiev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Routledge出版社,2007年);《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Meltdown, Reform and Recovery》(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2003年);
获选为“1999年最杰出学术著作”之一的《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in India》(Lynne Rienner Publishers出版社,1999年);
另有编辑著作《Asia in the New Millennium: Geopolitics, Security and Foreign Policy》(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研究所,2000年)。
学生事务协理副校长:李东辉
学士学位,硕士及学位。兼任岭南大学中国语言及测试研究中心主管主任。曾于中国及美国的大学任教。
历任校长
历任校长 | |
钱乃信 | 1967年-1969年 |
1969年-1973年 | |
黄励文 | 1973年-1981年 |
1981年-1983年 | |
1983年-1995年 | |
1995年-2007年 | |
2007年-2013年 |
著名校友
姓名 | 学系 | 毕业年份 | 职业/事迹 |
钟锦麟 | 文化研究 | 2010 |
香港中学生联盟第三届主席 西贡区欣英议员,香港泛民主派、新民主同盟成员 前香港民主党成员 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新界东参选人。 |
文志森 | 社会科学 |
绿色力量行政总干事 毕业后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取得规划与发展硕士学位,及香港大学哲学学位。 |
|
郑司律 | 文化研究 | 2012 |
工党副主席 (党务) 岭南大学学生会干事会会长 (2010-11) 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香港岛参选人 |
邓建华 | 社会科学 | 2012 |
岭南大学学生会代表会主席(2011-12) 岭南大学学生会干事会外务副会长(2010-11) 岭南大学学生会编辑委员会行政部副总编辑(2009-10) 学联代表会副主席兼常委会主席(2011-12) |
陈树晖 | 哲学 | - |
学联秘书长 (2013-14) 岭南大学学生会干事会会长 (2012-13) 岭南大学学生会文学士课程联会第九届哲学系系会主席 |
何洁泓 | 哲学 | - |
学联副秘书长 (2013-14) 岭南大学学生会干事会外务副会长 (2012-13)。 |
罗冠杰 | 文化研究 | - |
学联代表会副主席兼常委会主席(2013-14) 岭南大学学生会干事会社运干事 (2012-13)。 |
* | 社会科学 | 1990 |
社民连前主席,前黄大仙区议员 曾任岭南学院学生会干事会会长(1988-89) 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九龙东参选人 |
柴文瀚 | 社会科学 | 2001 |
南区区议会民选议员,民主党成员,及后取得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公共行政学硕士学位 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香港岛参选人 |
颜汶羽 | 社会科学 | 2008 | 民建联人力政策副政策发言人,观塘区议会地区设施管理委员会增选委员。 |
林辉 | 社会科学 | 2003 | 社会运动者。时事评论人。Roundtable Community总干事。 |
李国麟 | 社会科学 | 2002 | 立法会议员(卫生服务界)。岭大于2000年获准颁发哲学后首批哲学毕业生。 |
陈景辉 | 文化研究 | 社会运动者。曾参与保卫皇后码头绝食(2006)、反高铁运动(2010)等。 | |
周思中 | 文化研究哲学硕士 | 社会运动者。*媒体创办人之一。 | |
卢觉麟 | 文化研究硕士 | 2005 | 香港免费报章《AM730》社长。曾任另一份免费报章《都市日报》总编辑。 |
冯振超 | 文化研究硕士 | 2005 | 香港免费报章《AM730》副社长。曾任另一份免费报章《都市日报》副总编辑。 |
彭志铭 | 文化研究硕士 | 2006 | 本土语言学者、电台主持、作家、制片、编剧。次文化堂创办人及社长。近著有《次文化语言》、《小狗懒擦鞋》等。 |
邱礼涛 | 文化研究硕士 | 2008 | 电影导演,导演作品包括《性工作者2:我不卖身.我卖子宫》、《性工作者十日谈》、《Laughing Gor 之 变节》、《等候董建华发落》、《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饱》等。 |
陈智德(陈灭) | 中文哲学硕士、哲学 | 1999及2004 | 作家、诗人、评论人。香港教育学院助理教授。《字花》编辑。《呼吸诗刊》、《诗潮》月刊创办人。曾四度获中文文学创作奖新诗组奖项(1990、94、96、2002)、2007年获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文学评论组推荐奖。 |
钟伟民 | 中文、历史 | 专栏作家、诗人。其小说《雪狼湖》获改编为音乐剧,由张学友主演。 | |
杨峥 | 工商管理 | 1994 | 模特。 |
黄旭 | 工商管理 | 1994 | 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及市场学系教授、系主任。 |
陈浩民 | 社会科学 | 艺人。 | |
罗钧满 | 社会科学 | 2007 | 新晋男偶像、演员、艺人。 |
林博凯 | 工商管理 | 2009 | 香港青年杂志二字头创办人之一,现为该杂志总编辑。 |
入学申请
香港本地生
持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成绩,经大学联招办法(JUPAS)择优录取。文凭试最低基础要求为:
中文:三级
英语:三级
数学:二级
通识教育:二级
选修科:二级
内地生
根据国家教育部议定,内地31个省(市、区)的学生可直接向岭南大学报读本科课程。
高中毕业生可凭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高考)成绩申请入读岭大。岭南大学将按择优录取的原则,文理兼收,不设省市限额。
*保送生申请暂不考虑。
申请入学的内地学生须完成或即将完成高中三年级学业,并须于应届内地高考取得达重本线或以上之成绩。申请人也须具备优秀的英语水平。
岭大录取时主要考虑考生的实际高考总分、报读课程志愿、英语水平、面试表现(如有)及配合相关课程的具体要求等,择优录取(最终获录取学生的高考分数不得低于重本分数线)。
岭南大学提倡博雅教育和全人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音乐和社会服务等课外活动。在上述各方面有突出表现者(例如于省级或以上运动比赛获奖),其入学申请可获特别考虑。
非应届高中毕业生或持其他学历的学生可循“直接招生”途径递交入学申请,大学将按其情况个别审批。
请注意: 根据大学本科课程有关规条,岭大将不会重新录取曾在入学前一年因学业成绩而遭退学的本校学生。
国际生:
SAT最低要求为1650分
-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韩国京畿大学MBA招生简章

研招资讯
Teacher elegant demeanour
2021年MBA
报名系统
——30秒快速审核——
在职读研热门排行榜
-
0119秋BUS B859C《应用商业计划》答辩顺利完成!
BUSB859C《应用商业计划》答辩6月5-6.....
-
022021秋季班入学面试
汕头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合作MBA202.....
-
032021MBA|2019秋&2020秋口头答辩
STU&OUHK 2019秋、.....
-
042021MBA|21春《亚太区管理策略研究》课程圆满开课
《亚太区策略管理》课程 STU&.....
-
0521秋季MBA|汕头大学&香港都会大学合作MBA迎新招生
汕头大学&香港公开大学 合作MBA .....
-
062021MBA|《亚太区管理策略研究》课程预告
汕头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合作MBA S.....
热门资讯
-
汕头大学《工商管理》招生简章
2021-03
-
2021MBA|2019秋&2020秋口头答辩
2022-02
-
汕头大学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2021-03
-
汕头大学-香港都会大学MBA项目
2021-03
-
2021秋季班入学面试
2022-02
-
香港理工大学
2021-03
-
韩国京畿大学MBA招生简章
2021-03
-
2021MBA|《亚太区管理策略研究》课程预告
2022-02
-
19秋BUS B859C《应用商业计划》答辩顺利完成!
2022-02
-
香港岭南大学
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