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波:加快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调整
未知
2021-03-15 11:59:31
0

加快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调整

——专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审时度势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决策。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调整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考量。围绕加快优化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使之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这一重要问题,本报记者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进行了专访。

坚持央地联动、输造结合,着力解决区域布局不平衡问题

记者: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的存在,使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流失日趋严重,建设经费严重不足,发展压力日益加大,影响了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甚至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您认为如何解决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不平衡问题?

杜玉波:**强调:“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长期以来,政策资源、财政资源、人才资源的供给不平衡,造成我国高校在空间布局上不平衡、不合理,呈现出东部资源密集、中西部资源稀疏的“东高西低”格局。

过去一段时间,出现了不少“双一流”高校“集体东扩”的现象,这些“双一流”高校到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校区和研究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我认为,区域间的高等教育差距,本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的差距,缩小差距需要加强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的联动。

中央层面,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统筹制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真正破解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优质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有限教育资源协调分配与全面激励高等教育办学活力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高等教育产出能力不足的矛盾。

地方层面,要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摆在重要位置,把高等教育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局中来考虑。我国高校95%以上是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地方高校,没有地方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就不可能支撑和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地方各级政府应大力提升治理能力,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带动地方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记者:具体来看,如何缩小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差距?

杜玉波:当前,要缩小我国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差距,必须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一方面,要培植中西部高等教育造血基因,增强中西部高等教育自主发展能力,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另一方面,要强化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制度供给,加大优质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力度,重点扶持,精准施策。特别是在实施新一轮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要集中力量加强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在政策引导、资源投入上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以强有力的举措将资源向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同样的项目或平台,给高等教育资源“富裕区”是春风送暖、锦上添花,而给高等教育资源“薄弱区”则是旱逢甘霖、雪中送炭,甚至还能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作用。

要力争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推动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引领,先行实现教育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迎头赶上,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实现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需求导向、错位发展,着力解决类型层次结构不适应问题

记者: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杜玉波:我们走科技自立自强道路,必然需要更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这就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推进知识创新、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高层次、高水平学术人才培养体系。高等教育要全面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必须适应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的人才需求变化,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推动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加快转型发展,积极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使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比例更加合理,为产业提质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记者:我们注意到,多年来存在的高校办学同质化现象,是造成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重要原因。为适应新发展格局,我国高校类型层次应如何调整?

杜玉波:新发展阶段,我国高校的类型层次应从“金字塔”转向“五指山”,形成梯度、对接需求,不能盲目攀高、一味追求学术型。既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也要发展应用型大学,不同层次的高校都要追求卓越、办出特色,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环境下,从同型竞争走向错位发展。

本科教育要培养适量的基础性、学术型人才,但更重要的是加大力度培养多规格、多样化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研究生教育要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培养结构从以学术学位为主向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转变。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路径,努力锻造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在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要深刻理解转型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明确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国家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来,转到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上来,推动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创新、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调整、在师资配置上优化、在实践教学资源上投入、在教学管理机制上改革。

在实现普及化的大背景下,要不失时机地将我国高等教育引入以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为中心的转型发展轨道,引导高校把握服务面向,实现差异化发展。

坚持动态调整、突出特色,着力解决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问题

记者:适应新发展格局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杜玉波: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我国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缺乏具体的人才需求预测,优势特色专业集中度不够,部分高校办学定位不清晰,学科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贪大求全,基础学科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缺乏引导和扶持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围绕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探索建立人才需求的预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情况,反馈到高校学科专业设计和招生政策调整上,使高校人才培养在源头找到依据。同时,要逐步建立奖优退劣的评价机制,促使高校主动提高学科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引导高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学科专业特色。

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高校要坚持有选择性的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动建立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以特色发展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要坚持强化高点,培育重点,扶持增长点,避免学科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和“碎片化”,克服功利性和“多而散”。尤其要把学校传统的优势学科专业做强,把国家战略急需的学科专业做精,把新兴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做实,固本强基、交叉融合、择优培育,以优势学科专业为引领,带动和辐射其他学科专业建设,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共生、支撑发展的学科专业生态体系。(本报记者 刘琴 高众)

  

相关内容

如何调整在职MBA课程
在职MBA的调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了解和查询接受调剂的院...
2022-07-02 10:15:06
MBA低于国家线可以调整吗...
低于**分数线的MBA分数不能调整。如果本月未达到国家研究生入学考...
2022-06-03 10:15:08
MBA可以调整吗?
2022-03-04 11:49:22
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相...
国家教育部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以下简称“双方”)为便利内地高等学...
2022-02-16 15:25:2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
2022-02-16 15:25:04

热门资讯

汕头大学&香港都会大学... 入学面试汕头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合作MBA ...
《应用商业计划(一)》第二期课... 清新的湛蓝色溢着凉爽气息,冲淡了夏日的炙热,21春季班即将迎来《应用商业计划》第二期课程。 ...
报名联考MBA真的容易吗?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攻读MBA真的不容易。除了没有时间学习,复习专业书籍更重要。审阅专业书籍需要花费大...
法国布雷斯特商学院的MBA怎么... 法国布列斯特高等商学院(BrestBusinessSchool,简称BBS)始建于1962年,秉承法...
报考MBA单证是否需要参加统考... MBA考试也叫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是由国家命题的,考试科目是很少的,只有两门,大家在复习时也不会盲目,...
初试成绩公布后,关注这三条分数... 作为2021年研考生,查询到初试成绩后,要密切关注报考院校分数线、报考专业分数线以及国家分数线等的公...
天津在职MBA让你毕业后就具备... 虽然优秀的沟通能力在大多数职位上都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但许多学生在开始攻读MBA时需要提高。由于MB...
欧盟商学院免试MBA学员是企业... 答:我们70%的学员是一把手,剩下的30%基本上是核心管理层。有时当我们做决定时,我们需要找到决策者...